前因:
1、拜住封相:1322年,右丞相铁木迭儿、太皇太后答己病逝,英宗锐意改革,任用拜柱为丞相;
(资料图)
公元1323年八月五日,元英宗硕德八刺从上都开平城(今内蒙锡林郭勒盟闪电河畔)南下,是夜,驻营于三十里外的南坡店。
逆党铁失、也先铁木儿、锁南等十人,伙同叛王孛罗、兀鲁思不花等,闯入营地,手刃英宗于卧床之上,一同被杀的还有丞相拜柱,史称“南坡之变”。
此时,元英宗不满二十,即位不到三年;拜住时年二十四,锐意改革,深受英宗信任。
两年之内,君臣二人做了两件牵动朝野的大事,最终却把自己引向死路。
这两件大事究竟是什么呢?
公元1320年,元仁宗驾崩,十八岁的太子硕德八刺登基,是位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。
英宗自幼受汉文教育,精通儒学经史,一心想运用儒家学说,振兴大元。
但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。
即位之初,英宗就发现自己名义上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,实际上却要处处受两个人掣肘。
其中一个是太皇太后答己。
答己是前两任皇帝武宗、仁宗的生母智谋超群,仁宗后期疏于理政,答己便从旁辅佐,平衡诸方关系,威望很高。
英宗初出茅庐,不敢与祖母抗衡,只好听任她继续干预朝政。
仁宗去世不久,答己就强令英宗罢免当时的右丞相,以她自己的宠臣铁木迭儿取代。
这位铁木迭儿就是另一个让英宗头疼的人。
铁木迭儿历事五代君主,史书记载,其人贪敛成性,结党营私,睚眦必报,陷害忠良。
公元1317年,因受贿案,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联名弹劾铁木迭儿,历数其六大罪状,仁宗震怒,打算治他死罪。
他利用与太后的亲密关系,请答己出面说情,最后侥幸脱罪,只被罢去了丞相之职。
重被英宗启用后,铁木迭儿迫不及待开始报复政敌,中书省参议韩若愚曾拒绝阿附于他,他就诬告韩若愚,要求将韩若愚处以极刑。英宗知道内情,但又迫于答己的压力,只好取折中之道,革了韩若愚的职,勉强保住他性命。曾经联名弹劾他的御史大夫也都被他罗织罪名,一一陷害。
铁木迭儿专横跋扈,答己包庇纵容,英宗非常窝火,却又无可奈何,只好隐忍不发,韬光养晦。
为了麻痹铁木迭儿,明里,英宗加封他为太师,下诏禁止官员非议他。暗里,英宗却开始培植自己的心腹,拜青年才俊拜住为中书左丞相,“委以心腹”,搜集铁木迭儿及其党羽的罪证,伺机而动。
没想到,1322年,还没等英宗动手,铁木迭儿和答几就相继去世。
铁木迭儿死后,元英宗和拜住着手清算铁木迭儿党羽,铁木迭儿的一子八里吉思被处死、另一子锁南被革职,其父祖所立之碑被拆毁、家产尽数查没。依附铁木迭儿而加官进爵、为非作歹者的,或罢官、或坐罪伏诛。一时朝野震动,人人自危。
这正是英宗与拜住做的第一件大事。
英宗在清算铁木迭儿派系时,却留下了一条漏网之鱼一一御史大夫、亲军都指挥使铁失。
铁失身出蒙古贵族,父亲是昌王阿失、母亲是元成宗之女盖里海涯公主,妹妹是英宗皇后,他自己同时还是铁木迭儿的义子与得力干将。
有皇亲国戚的身份做挡箭牌,加上铁失行事小心谨慎、极会掩藏罪证,元英宗也一直没有对他下手。
第二件大事则是锐意改革、整顿吏治。
英宗早有改革之意,答己和铁木迭儿去世,正给了英宗一个宽松、自由的执政环境。
恰逢同年,各地水旱灾害频繁,加之霜、雹、蝗灾,遍及山东、河北、四川、湖北及江南广大地区,英宗遂下定决心推行新政。
在拜住的辅佐下,他访求人才,启用儒士,裁汰冗官冗员,节省财政开支;减轻徭役赋税,特许南方受灾地区岁减贡粮二十万石;勘校汇编法律条文,颁行《大元通制》,以法治政;下诏暂停诸王岁赐,共克时艰。
英宗的政策,在百姓中间赢得一片赞颂,却惹得王室宗亲很不高兴:你凭什么动我们的蛋糕?
做贼心虚,杯弓蛇影,总感觉自己朝不保夕的铁失,和利益受到损害、愤懑不满的守旧贵族们,此时因为共同的敌人一一英宗和拜住,而站到了一起。这才有了大汗被弑、丞相陪葬的一桩南坡血案。
是夜,英宗已死,铁失快马驰往大都,收封省部印信,遣使奉玉玺往漠北,迎立成宗长兄甘麻刺之子、晋王也孙铁木儿。
也孙铁木儿即位不满一个月,就处死了铁失、也先铁木儿等叛党;十一月,也孙铁木儿即入驻大都,又处死、罢免了一批铁失同党,流放了涉案的诸位亲王。
后果:
1、泰定帝继位:1323年,元英宗被杀,晋王也孙铁木儿(泰定帝)即位称帝;
2、两都之战:1328年,元武宗一系与泰定帝一系争夺皇位。
结论
元英宗的离去,标志着“至治新政”的终结,元朝中兴希望破灭,从此由盛转衰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方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